畫作表面顏料多處剝落、缺失與龜裂變形。
仔細觀察顏料缺失處,可發現底下有著完全不同色彩的繪畫層。
仔細觀察顏料缺失處,可發現底下有著完全不同色彩的繪畫層。
透過X光攝影,清楚揭示出一幅描繪側躺在床上看書的裸女圖像;
而藉由側光檢視,也可見底層裸女圖的繪畫層具有相當厚度,呈現明顯的筆觸肌理與高低差。
由於重繪的繪畫層附著性較差、顏料特別厚重,且畫布與內框鬆脫,未能提供良好的張力與支撐性,因此導致顏料剝落與龜裂。

修護前

細部觀察可見底層藍色顏料,以及表層肌理縫隙堆積黃化凡尼斯

X光攝影揭示出一幅裸女圖像
側光觀察可見底層裸女圖的顏料肌理高低差
此外,畫作整體畫面呈現偏黃的晦暗色調,在顏料肌理縫隙處堆積著黃褐色半透明物質。
這實際上是畫作表面常見的透明保護漆「凡尼斯」(Varnish)因老化而變黃的結果,使得整體畫面彷彿罩上一層黃褐色的濾鏡,改變了作品原有的顏色與外觀。
起翹、龜裂變形的繪畫層透過加固撫平回復穩定狀態,黃化的凡尼斯移除後露出繪畫層原有的色彩表現。
已經缺失的繪畫層則需要藉由填補、重建肌理與色彩,最後再塗佈新的凡尼斯以回復畫面完整性與光澤。

黃化的凡尼斯可藉由精確調製的溶劑移除

黃化凡尼斯移除後顯露出原有的顏料色彩
執行團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油畫修護團隊)/ 計畫主持人吳盈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