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護前狀況
本件作品尺幅宏大,採用麻製米袋拼接而成的畫布作為基底材,畫布下並無硬底支撐,因此畫作上可見懸掛作品時留下的孔洞。
孔洞邊緣的畫布及繪畫層因多次懸掛或長時間懸掛而受損,甚至斷裂。另外,因為尺幅巨大因此多半被捲收。當繪畫層過度向內捲收時,顏料被擠壓導致多處剝落、起翹,甚至缺失。
孔洞邊緣的畫布及繪畫層因多次懸掛或長時間懸掛而受損,甚至斷裂。另外,因為尺幅巨大因此多半被捲收。當繪畫層過度向內捲收時,顏料被擠壓導致多處剝落、起翹,甚至缺失。
為了防止損傷進一步擴大,修護重點為在畫作背面設計可拆卸的鋁製蜂巢板作為硬板支撐。
鋁製蜂巢板不僅不具有酸性,且具高穩定性,而在金屬板材內的重量相對輕。同時考量畫作尺幅與典藏空間規畫,選擇將支撐板製作成可拆卸的設計,便於保存的同時也不再增加畫作重量。
修護過程
繪畫層裂痕起甲使用小筆滲入黏著劑加固
切割鋁製蜂巢板以符合畫作邊緣形狀
備製中的鋁製蜂巢板,四周黏有魔鬼氈,為後續與畫作接合作展示使用
鋁製蜂巢板上隔離層與魔鬼氈配置圖
確認襯布與畫作縫合情形
將縫有魔鬼氈的襯布與畫作縫合
畫背縫合襯布及魔鬼氈,可與拆卸式鋁製蜂巢板組合展示
畫背上襯布與魔鬼氈配置圖
襯布的魔鬼氈與鋁製蜂巢板魔鬼氈黏合,使畫作展示時固定於鋁製蜂巢板上
畫作使用鋁製蜂巢板作為硬板支撐效果
修護前後對比
正面
修護前
修護後
背面
修護前
修護後
執行團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油畫修護團隊)/ 計畫主持人吳盈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