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護前狀況
畫作曾托裱背紙,托裱前未先整平畫作,導致畫心多處裂痕錯位、重疊、皺褶及摺痕。
長期捲收存放造成畫作呈現波浪狀起伏,主因在於背紙與畫作基底材料對於溫溼度變化的漲縮程度不同所致。
此外,畫作曾大範圍受潮,造成水損、水漬及黴害,並可見多處蟲蛀缺損與蛀洞。
長期捲收存放造成畫作呈現波浪狀起伏,主因在於背紙與畫作基底材料對於溫溼度變化的漲縮程度不同所致。
此外,畫作曾大範圍受潮,造成水損、水漬及黴害,並可見多處蟲蛀缺損與蛀洞。
畫心母獅頭部及眼睛左側可見貼附補紙,應為藝術家創作時的修正。然而該補紙與畫心錯位,且有脫糊狀況,影響畫面完整性與結構穩定。
本次修護重點為揭除舊背紙、整平畫作並處理皺褶與錯位,將重疊或錯位的線條對齊後重新托裱。
後續進行隱補缺失及蛀洞填補,以加強畫作結構。最後清洗畫作、淡化水漬痕並重新定位、回黏錯位的補紙。
為避免再次捲收造成損傷,影響補紙與畫作的貼合,改採繃貼於無酸蜂巢紙板之方式,加裝外框直立吊掛存放與展示,以提升保存安全與長期穩定性。
修護過程
揭除舊背紙
獅頭處補紙(右)與補紙前圖像(左)
獅頭處補紙回黏
獅頭補紙回黏對齊周圍線條
修護前後對比
正面光
修護前
修護後
側面光
修護前
修護後
執行團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紙質修護團隊)/ 計畫主持人蔡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