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護前狀況
本件作品為林玉山於1923年(十七歲)所創作,融合臨習古畫與觀察自然老虎形象的作品,是現存最早的畫虎動物題材作品。
畫心紙張老化並有粉化狀況,且折痕斷折翹起嚴重與斷折處紙張缺損,畫心右側有水漬痕及不明污漬、斑點,及掛軸裝裱變形,多處橫向折痕。於修護揭除覆背紙過程中,發現用於支撐作品折裂痕的頂條紙層太寬且過厚,反而產生更多折痕。並在揭除頂條後,可觀察到頂條下方有鉛筆描繪的黑線,為前人修護使用鉛筆線標示出需頂條的位置痕跡。此外,裂損處的命紙或補紙背面有全色的狀況,並且顏色滲透至畫心,導致畫心色澤不勻有深色斑塊狀況。
修護重點於揭除完覆背紙層後,進行畫心正面暫時加固處理,採「乾揭法」的方式,揭除舊命紙及前人補紙,在局部小範圍濕潤畫心紙層,減少潤濕命紙的水量,避免媒材因長時間的浸潤水中而有脫色暈開的危險,並可長時間進行揭除背紙作業。重新裝裱後,新增地桿粗軸,增加掛軸收捲時的軸徑,避免其因捲收軸徑過細而產生橫向折痕。

前人頂條下描繪的
鉛筆線
鉛筆線

裂損處的補紙背面
全色色彩過重
全色色彩過重

基底材裂痕、
前人補紙層厚薄不一
前人補紙層厚薄不一

畫心黃化、脆化,
斷裂翹起
斷裂翹起

霉斑

摺痕、破損及前人頂條
修護過程
揭除背紙
清洗畫心
移除頂條
正面暫時性加固
揭除舊有小托命紙層
染製與畫心紙層色調相似的小托命紙,作為重新小托用的命紙層
畫心小托命紙層
隱補補紙
加托以穩定結構
全色
修護前後對比
正面光
修護前
修護後
側面光
修護前
修護後
執行團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 計畫主持人張元鳳
